沐鸣娱乐


        刘文海 :播下“科技种”,精准扶贫数万户(刘文海案)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79岁的刘文海是扬州邗江区蒋王街道余林社区“夕阳红”党支部党员,曾任邗江农科所所长、书记。退休后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在8个省建立了13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带动数万户农民每年增收10多亿元。

        刘文海:播下“科技种”,精准扶贫数万户(刘文海案)

        他是“江苏省老科技工作者”奖章获得者 。现在仍然担任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特聘教授 ,扬州珍稀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等职务。多项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农林厅科学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江苏省人民政府重大科学成果三等奖 。2017年5月被国家食用菌装备联盟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9年5月份,年届八旬的刘文海再度受命,获邀担任国家黑木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技术专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研发中心主任、网络学院院长等职务,参与制定了食药用菌行业27项新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

        研发创新,黑木耳变成“金木耳”

        刘文海满头白发,但精神饱满 。刘文海说,“有生之年,我就是想利用所掌握的技术,为国家食用真菌的研发、培育以及扶贫事业贡献余热 。” 2019年7月18日,河北省涞源县扶贫产业(黑木耳项目)启动投产 ,当地黑木耳的日产量将从5万袋提高到30万袋,预计可带动当地3万多农户致富。 谈及涞源县的黑木耳项目,刘文海说,“事关3万多农户的就业、脱贫大事,当地政府找到我后,我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该项目前后经历了9个月的基本建设,他主要担任总技术指导。“我岁数大了 ,不能事必躬亲 。主要是为各个环节建立标准 ,让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文海:播下“科技种”,精准扶贫数万户(刘文海案)

        不止是涞源县 ,退休10多年来,刘文海助力扶贫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地。2016年 ,云南红河县云菌王科技有限公司慕名来扬拜访刘文海,希望他能为当地菌类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2017年5月,刘文海与云菌王科技有限公司签约 ,任首席专家 。在刘文海的帮助下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研发出了一年能生产三季的黑木耳品种 ,带动了当地2000多农户脱贫致富。

        科研攻关,在全国铺开食药用菌致富路

        刘文海创建了以食药用菌为链节的生物内循环 、外循环、内外结合循环多种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充分利用废弃生物资源,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消除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变废为宝 。 “全国有7大黑木耳产业生产基地,分布于各省市 ,联盟的任务是为它们提供技术指导 。”刘文海说,目前他带领联盟专家研究的方向有3个。 首先是废弃农林物品再利用,主要是让木屑、稻草等物品“变废为宝”,利用它们培育出食药用菌菇类产品 ;其次是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发,黑木耳 、菌类等产品采摘后 ,势必会留下一些下脚料 ,通过研发,可以变成生物有机肥料、农药等产品;第三是带动食药用菌产业链的发展,一些大型的基地建成后,完全可以开发成旅游观光园 ,部分菌类还可以制成保健品 、药材以及开发菌菇宴等 。

        刘文海:播下“科技种”,精准扶贫数万户(刘文海案)

        “规模越大 ,问题越多。我的主要工作还是利用大半辈子积累的经验 ,制定标准,让研发与企业生产少走弯路 。”刘文海说,“例如规模化与工厂化生产标准、技能化生产标准、岗位操作标准、研发标准等。” 刘文海还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技术,如“富硒青冈黑木耳” 、“富硒 、富锌 、富碘原生态有机黑木耳、蛹虫草 、灵芝”,为亿万消费者强身健体、防病抗癌作出了积极贡献 。

        教书育人,为食药用菌事业培养接班人

        “工作起来没有时间观念,有时候睡梦中想到一计划 ,便立马醒来落实到纸上。”刘文海坦言,年龄大了 ,目前已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他考虑较多的是为国家食药用菌产业培养接班人 。在工作之余,他都会抽出时间 ,到网络学院线上教学,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给更多的人。 他还担任中华菌校教学校长,每年在全国举办10余次专业人才培训班 ,培训人数千人以上。在他的职业生涯里,这样的培训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因为他深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所知所学教给更多的人 ,才能绵延不断地为国家持续作出贡献。迄今为止,他已经累计培训了超过10万人次的人才,发表80余篇论文,出版4篇著作 ,为我国的食药用菌事业留下了可供后来者参阅研究的珍贵资料。 尽管有着如此杰出的学术成就,刘文海依然保持着一颗谦逊之心,他始终认为自己在浩瀚的学术海洋面前,还只是一个摸到了石头的“小学生”。 作为“夕阳红”支部的一名党员 ,他还积极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各类文化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关爱支部党员和社区居民身心健康,自编了《友情与健康》等诗词 ,无偿开展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数十场次 ,累计服务居民500多人次,深受党员群众好评。 通讯员 沈春明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