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风控 提升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上市公司风险管控)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会计信息质量 ,强化资本市场领域财会监督力度  ,财政部、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通知》。

        此次通知重点针对当前多发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相关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从资金资产活动 、收入 、成本费用 、投资活动、关联交易、重要风险业务和重大风险事件 、财务报告编制七个方面推进内部控制,强调风险点 。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内部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同时对潜在风险设置必要的应急处置机制 ,防患于未然 ,以内控来监督管理层和控股股东,推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

        据统计,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共有32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证监局实施行政处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上市企业财务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有关部门一直明令禁止并严厉打击 ,但仍有企业突破底线。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无外乎逃税、保壳、融资 、割韭菜、转移利润这几种。这些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造成财务损失 ,而更为关键的是 ,还将增加市场系统性风险 ,降低资本使用效率,危害实体经济发展。

        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收益大于成本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财务造假的私人损失是低于社会损失的 ,而私人收益则高于社会收益。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预使财务造假企业带来的风险可控 ,减少财务造假行为对实体经济、市场信任等的危害 。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审计过程的监督  ,敦促CPA审计过程进一步重视企业内部风控体系,并将内部风控作为重要的审计判断依据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主体,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降低财务风险,上市公司应普遍建立内部风控体系,以体系保障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实有效,这也是推进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提升、降低市场风险的关键 。

        对于企业内部风控体系的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上市公司应优化资本结构,保证财务结构的平衡 。资本逐利性以及上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得许多企业采取杠杆经营的方式以放大资本的作用。然而,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上市公司将债务杠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平衡财务风险和企业经营的关系,降低企业经营的长期和系统性风险,规范企业经营。

        其次,要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降低风险损失。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预算制度、财务策略和盈利能力 。对于上市企业而言 ,持续、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高偿债能力、高负债能力以及高盈利能力的一个体现,而高盈利能力又是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通过建立预算制度,我们能有效、及时地掌握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并运用坏账准备金制度、风险基金等多元的财务策略,有效分散财务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最后,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构建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应当是基于敏锐的风险意识形成的,包括事前 、事中 、事后监督和管控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这里指的“全过程”不仅仅包括资本运营的全过程,还包括参与资本运营过程的全体员工、全体企业。要依据资本的运营过程 、财务报表编制 、财务报表指标分析等财务风险控制环节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同时 ,还要引入责任机制,对全员进行风险管理 ,针对某些“关键少数”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等风险行为,实行“早发现、早预警 、早干预”,使得财务风险事件责任可溯,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最大程度降低财务损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