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学思践悟十九大】警惕“痕迹管理”背后的问题(谈谈对痕迹管理的认识)

        【学思践悟十九大】警惕“痕迹管理”背后的问题(谈谈对痕迹管理的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近年来,“痕迹管理”甚嚣尘上,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可谓无处不在。本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却不得不为“痕迹管理”而大费周折 ,边干工作还得边搞资料,甚至为了迎合口味而搞闭门“杜撰”。一项推动工作的举措搞得如此变味  ,其背后的问题值得警惕,到了该破除的时候了。

        从“痕迹管理”的初衷来看,不外乎自上而下督促各项工作任务从严从实落实到位。这里需要把握两个尺度 :一个尺度是上级要求。从这个尺度看,层级越高越需要相对宏观。因为越往下环境越具体,如果规定过细过具体 ,往往会导致下级无所适从 。具体讲 ,要么按照规定严格落实 ,这样付出的代价往往巨大 ,而且由于具体规定不切实际,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适得其反;要么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大搞“痕迹管理”的资料,导致事与愿违。另一个尺度是下级标准。从这个尺度看,就是下级紧扣具体实际,操作执行上级要求的可能性 。这里需要考虑“具体实际”的问题 ,要么上级要求符合下级实际可操作 ;要么为下级操作留有适当空间。当然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必须紧跟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不是说执行政策、规定上搞变通,而是指在具体实践中,不搞过多过细的措施上的东西,把精力放在以资料表册为主要内容的“痕迹管理”上 。

        从“痕迹管理”的要求来看 ,不外乎讲求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记录的可靠性、真实性。首先应该思考,所谓完整、系统的资料规定是否科学、规范,是否客观有效体现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经济实用原则、是否贴近基层具体实际。其次应该思考,资料的成本耗费,从党建资料 、脱贫攻坚资料 、环境保护资料……从文件政策到组织领导、从宣传贯彻到检查督促、从执行落实到经验总结……如此等等 ,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财力 、智力。一些村(社区)干部,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如此繁多而厚重的资料,这任务自然落到了乡镇干部、帮村干部、第一书记的肩上。再次应该思考,资料的实用价值,资料本身仅仅是印证工作 ,是一种辅助资料,是管理的手段 ;种类齐备 、品类繁多的资料 ,会不会导致过度管理。还有就是 ,过多的资料会不会导致失真;或者就算资料就是真的,又能印证得了工作的推进有多在力度和效果。

        剖析“痕迹管理”背后的问题,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推卸责任使然。一些部门为了了却责任,对上搞“不仅能够圆满完成,而且能够超额完成”的表态 ,标明完成工作的果断和坚决态度;对下加码加压  ,搞“没有调查研究 、没有具体方案、没有具体措施 、没有具体保障”的工作部署 。压力传导到基层,落实得了的就想办法落实 ,落实不了的就尽可能搞资料 ,对照要求一项项的搞,搞得尽可能减少责任,成为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二是官僚主义使然。一些部门为了彰显权威 ,自搞一套资料 ,细化每项工作要怎么部署、有几个动作 ,甚至领导要研究几次、讲几次话要明确规定;而且三番五次督促检查 ,比如召开一个会议 ,从会议方案、会议记录 、会场图片 、会议视频……一个都不能少。不就一个会议吗 ?如此小题大作、大费周张,实际背后体现的是正是官僚主义、机关作风 ,没有充分考虑现实操作的可行性,没有灵活机动的思维。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其背后的逻辑是:我是上级,我说了算;不按我的要求做,就是违背上级的要求,就是执行不到位,就应当追究责任 、受到处罚。三是文牍之风使然。一些部门“校门、家门 、机关门”“三门”多,没有基层工作经验 ,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 ,认真研究道理 、程序  ,认真制定标准、要求 ,认真研判逻辑、价值,实际上既不切合实际,更是把过多的管理资源耗费在无用的资料表册上 。这样的“痕迹管理”不要也罢。

        诚如“细节决定成败”,首先得胸中有大局 ;“痕迹管理”不能丢掉管理目标,去抓细枝末节,更不能因为资料不完善 ,工作有瑕疵,而动不动就追责问责。把管理手段当管理目标,必然会本末倒置、徒劳之功。破解“痕迹管理”的问题,还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既要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更好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 ,多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来 ,共同推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让风吹散我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