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攀枝花与攀钢(攀枝花与攀钢的区别)

        攀枝花与攀钢(攀枝花与攀钢的区别)

        攀枝花三线建设自1965年启动。这里是攀钢兴建时的弄弄坪厂区。

        攀枝花与攀钢(攀枝花与攀钢的区别)

        当今同样位置拍摄的弄弄坪。弄弄坪是攀钢主厂区,也是攀枝花市的主城区之一。每当3月凤凰花开,在金沙江南岸眺望弄弄坪,攀钢依山傍水、梯级环形的厂区掩映在丛丛红花之中,作为组成攀枝花城市群落的一大地标,让人更深地领悟到“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的意味 。

        攀枝花与攀钢(攀枝花与攀钢的区别)

        攀枝花是依金沙江沿岸而建的散点布局城市  。它因攀钢而兴起,由多个片区连线组成。 这是今日的攀枝花市炳草岗,是攀枝花市中心区。

        攀枝花与攀钢(攀枝花与攀钢的区别)

        1969年1月7日,攀钢炼铁厂动工修建。1969年3月,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发布号令,要求攀枝花在1970年7月1日以前出铁  。攀钢人全力投入,“不讲条件、不计报酬 、没有加班费”。6月29日 ,攀钢炼铁厂一号高炉投产 ,生产出了第一炉生铁 ,极大地鼓舞了三线建设者。图为国家一级文物、1970年攀钢“七一”出铁纪念铁。 周 越摄

        攀枝花与攀钢(攀枝花与攀钢的区别)

        这是1971年1月由唐山机车制造厂制造的上游型(SY0320)蒸汽机车,投用于攀钢运输部 ;1995年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五一号”,直到2012年6月26日停止使用并封存,服务期长达41年。

        攀枝花与攀钢(攀枝花与攀钢的区别)

        “五一号”见证了三线建设时期攀钢的发展历程 。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 周 越摄

        先有攀钢,后有攀枝花

        攀钢占地面积仅2.5平方公里,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产吨钢占地面积最小的钢铁联合企业 。这里被世人誉为“象牙微雕钢城” 。

        攀钢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 。1964年以前 ,攀枝花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从1964年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 ,我国在川、贵、云 、陕 、甘、宁、青等13个省、自治区的中西部内陆腹地,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核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 ,即“三线建设”。1965年3月20日,攀枝花建设指挥部 、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1965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四川省请示提出的将“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更名为“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攀枝花市。

        攀枝花是一座因攀钢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龙头、核心和成功典范。今天的攀枝花,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之都 。我国重要的铁路用钢 、汽车用钢 、家电用钢 、特殊钢都产自这里。攀钢生产的含钒百米钢轨 ,被广泛应用在京津高铁 、青藏铁路等国家重要工程和高寒高海拔项目,也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承载三线建设的精神内涵

        在攀枝花 ,已集中保留下大批三线建设工业遗存和文物。

        自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重要产业和企业,特别是三线建设期间,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 、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这里 ,人们创造了令人赞叹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

        1964年6月,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三线建设”战略构想 。1965年,数十万建设大军进入攀枝花,逐步开拓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今年75岁的雷永、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曾是原攀枝花矿务局(现攀煤集团)九鼎建材公司的锅炉工 。他回忆道:“1966年2月参加送电大会战,我们吃住在海拔近3000米的山上,蛇和蚊虫很多 ,我们顾不了那些,不分昼夜地挖塔基。钢钎打在坚硬的大石头上 ,火星四溅 ,手一次次震裂,鲜血往外冒 。塔基挖好后,我们打着光脚 ,头顶烈日,背着100多斤重的铁柱 ,穿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走在荒山乱石上、陡峭的山坡上 。100多斤重的铁件,身强力壮的一天最多也只能背两趟。我咬紧牙,每天尽可能背三趟” 。

        当时,攀枝花还远远没有城市的样子 ,连生活用水都没有保障,雷永回忆当时每天干得筋疲力尽后,还要到几华里外的大黑山沟里找水,把水一桶一桶背回山顶煮饭……就这样经过一年多时间奋战 ,渡口到平地137机铁塔顺利通电。他们共先后完成6条主要三万伏的高压线路 ,让攀枝花全市通了电。

        攀枝花留存大批珍贵史迹

        攀钢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群不仅属于攀钢 ,也是攀枝花的城市文化核心 。

        今天,走进繁荣的攀枝花市区,不去看攀钢,不去了解这座英雄城市发展过程,是难以理解“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的。

        为了全面反映和展示共和国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历史 ,2016年4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落成,该博物馆收集了中央和全国十三省区各类三线建设文物1.3万余件(套),图片2万余张。这里包括60余位国家领导人来到三线建设指导的文献 、图片资料及文物;采集了国家相关部委、省、市、企业三线建设领导者、亲历者和研究学者等各个层面高清口述历史视频120人 、时长达8000多分钟,收集了其他三线建设时期视频资料3000多分钟。“目前,在全国,我们是馆藏三线建设文物最多的地方。”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馆长熊锦成说。

        2019年12月,“攀枝花钢铁厂”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2020年6月 ,攀枝花市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共认定攀枝花三线建设文物中拥有国家一级文物3件(套)、国家二级文物12件(套)

        熊锦成说 :“我们要让这些文物讲述攀枝花三线建设的故事和传递三线精神 ,让全国的三线建设者和后继者们在抚今追昔中更加珍爱美好生活。”

        链接:

        攀钢所处的攀西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是我国第二大铁矿区,蕴藏着上百亿吨的钒钛磁铁矿资源。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是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发展起来的特大型钒钛钢铁企业集团 。

        攀钢始建于1965年,一期建设艰苦卓绝 ,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 ,1974年出钢材,结束了我国西部没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历史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攀钢在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引领全球的产钒企业,我国核心的钛原料和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钛加工企业 。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链接 :

        今日的攀枝花市行政区域面积74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1.4万。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10.13亿元。

        攀钢建成后 ,攀枝花的钢铁产品经过成昆铁路成渝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到成渝地区;成渝地区的人才、物资、装备络绎不绝地支援攀枝花开发建设。

        攀枝花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拥有特别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海拔高度、温度和湿度,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攀枝花市政府网站

        链接:

        国家工业遗产“攀枝花钢铁厂”

        攀钢于1965年开工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 ,是我国第一家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 、位于我国战略后方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 ,是我国三线建设的典型代表,是三线精神的具体承载 。遗产群主体部分仍在生产使用 ,其他均保存完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三批)》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