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鹤城区:党建“五级治理”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社区五级治理体系)

        鹤城区:党建“五级治理”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社区五级治理体系)

        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杨众华 陈俊宇 伍交才

        春光明媚 ,暖意融融,怀化鹤城发展蒸蒸日上,基层社会安定有序,市民生活和谐幸福。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也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 :环卫设施欠缺、交通管理混乱、占道经营突出 、公共设施破损 ,成为基层治理的“疑难杂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新期待,让基层工作“有心无力”;体制机制弊端、基层保障薄弱,成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瓶颈 。

        为破解这些难点 ,近年来,鹤城区积极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党建凝聚各方力量 ,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城市基层党建“五级治理模式” ,走出了一条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

        鹤城区:党建“五级治理”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社区五级治理体系)

        如何走出治理“单兵作战”困境?

        党建统领 ,下好共建共治“一盘棋”

        “小区干净整洁、绿木葱葱、停车规范、邻里和谐、文明友好,这是再好不过了!”

        说到自家小区近年来的变化 ,鹤城区城中街道三角坪社区床单厂小区的邻里街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区越来越美丽,生活越来越美好 !”

        床单厂小区是老旧小区,多年无党组织、无物业 、无自发管理 ,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脏乱差”小区:乱搭乱建突出 、空地占为菜园、垃圾臭不可闻 ,各种问题错综复杂 ,居民毫无归属感、幸福感可言 。

        床单厂小区的情况,也是鹤城区老旧小区面临的难题。邻里关系无人协调,小区事务无人操心,居民矛盾日积月累,曾经的温馨家园蜕变为“门对门 ,陌生人”。

        处理这些问题本就困难重重,加上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虽然同在一座城 、同驻一条街 ,但是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有时甚至互相矛盾、相互掣肘,难以形成治理合力。社区干部更是坦言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仅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把问题全部处理好,简直难于登天。”

        如何走出社区治理“单兵作战”困境,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鹤城区委始终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城市经营管理的“一号工程”,制定系列措施办法,召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定期研究解决城市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以党建聚力,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2019年下半年 ,区委、区政府出台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意见,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城市基层党建“五级治理模式”,逐级明确党建工作职责任务,推动党组织“触角”从社区党委下沉一级至小区、网格 、楼栋,将党的工作细化到户到人 ,推动基层治理翻开新的一页。

        各级党组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区域内党建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促督办重点任务落实。目前,各街道和社区建立街道大工委7个、社区大党委65个 、网格(小区)党支部392个 、楼栋党小组924个,配备社区兼职委员256名 ,网格员430名 ,推选楼栋长和党员中心户3307个,党员成为了推动基层治理的“领头雁”。

        有了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各方力量很快凝聚成团 。

        市、区、街道 、社区四级纵向联动,按照“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活动共办”原则,整合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 、两新组织的“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建立驻社区单位服务资源清单和辖区群众服务需求清单,形成了社区牵头、部门联动、党群共建 、整体推进的区域化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同时,按照便于活动、便于管理、便于报到原则,扎实开展“双报到”工作,推动党建力量 、党建资源常态化沉入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群众。

        目前 ,97个市直 、69个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城区65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以“联建‘五化’党支部 、联创文明社区、联解区域难题 、联推惠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共建活动,配合街道、社区做好区域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居住在社区的2万多名市、区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和结对共建社区“双报到”,每半年至少参加1次社区服务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在职党员共认领社区义务服务岗位17560余个 ,为群众办实事2.5万件,为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区还全面推行支部建在住宅小区和“红色物业” ,推进小区党支部与物业公司党组织 、业委会成员之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构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各方参与的“多位一体、多元共治”的小区治理构架。

        “党组织就是统领各方力量协同作战的指挥中心 。”迎丰街道华峰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唐曙光表示,有了党组织统筹协调 ,有了党员的示范带动 ,一切治理变得很顺利 。

        近年来,华峰社区通过共建共享 ,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市民学校、道德讲堂、阅览室等服务场所,修缮了小区老旧设施,解决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社区实现了安定和谐 ,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湖南省文明社区 、湖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社区、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荣获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鹤城区:党建“五级治理”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社区五级治理体系)

        如何防止民生小事变成“疑难杂症” ?

        服务融合,找准高效便民“风向标”

        发生在去年除夕夜的一件事,至今让三角坪社区床单厂小区的业主曾竹英时时感到组织的温暖。

        “除夕夜那天晚上,我住的这栋楼化粪池溢出来了,污水流得遍地都是,大过年的又联系不到维修师傅,只好向小区网格长葛岳辉求助 ,没想到葛主任很快就来处理 ,还自掏腰包垫费修好了化粪池。”曾竹英说。

        类似这样的小事急事在社区数不甚数,如果不及时处理 ,就会留下隐患 ,引起纠纷 ,甚至激化矛盾。如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止民生小事演变成“疑难杂症” ,让居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 、更舒心 、更美好?

        鹤城区实施到户到人的网格服务,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把党员聚在网格上,把职责定在网格上,把服务送到网格上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民服务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目前,全区共划为411个网格 ,每个网格成立党小组,配备至少1名稳定、热心 、有担当的网格员。将城管 、环卫 、渣土 、街道办等单位工作人员一并纳入网格服务,共同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党小组的统筹下 ,网格员实施“经常走访要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 、好事实事办到家”服务,每年对辖区居民群众走访全覆盖  ,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 、区域设施清 、隐患矛盾清。

        社区、网格坚持开展“三必到 ,五必访”服务群众活动 ,对发生突发事件、居民有困难意外 、邻里矛盾纠纷必到现场;每月对困难家庭、大病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空巢老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服务管理对象必访 。

        通过网格化服务,居民的很多问题得到了精准高效解决 。坨院街道云箭社区一户居民违规装修私自改门,导致公共通行道受阻,邻居多次上门协商无果。网格员张令娣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社区,社区积极组织网格员 、业主代表、物业公司召开协调会,讲清法律政策,说明利害关系,违规业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快就实施了整改 。

        一般难度的问题层出不穷,高难度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有时问题超出社区的能力范围,就需要协调专业的资源和力量 。这一点 ,迎丰街道长湾里社区党员干部深有体会 。

        去年,该社区一楼栋地下层积水较深,附近居民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多次反映情况,社区也是束手无策 。住在长湾里社区的市应急局矿山救援队队长易杰来到社区“报到” ,带着专业队伍、技术、设备,对楼栋进行检测,确定没有安全隐患,才打消了居民的顾虑 。后来,社区多方协调,党员中心户带头集资,小区住户纷纷捐款,买来抽水机抽干积水,问题彻底解决 ,居民纷纷点赞。

        基层问题纷繁复杂,但归根结底只要找准高效便民这一“风向标”,难题就不再难。近年来,鹤城区建立群众线上点单、干部线下服务的快捷运行机制。线上,运用“鹤城智慧党务政务”APP和微信群、公众号等搭建三级党务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全区共建立线上微平台952个 ,参与党员干部群众达20多万人;线下 ,完善了街道、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为全区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配置了自助终端服务一体机和视频系统。群众不出远门就近可办理医疗救助、低保评定、就业救助  、生育证明等44项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全区均可办”“一件事一次办”成了现实。

        如何消除基层治理“后顾之忧” ?

        强化支撑,夯实基层治理“硬堡垒”

        (一)

        70多岁的颜昌前家住华峰社区,由于肢体伤残,想办理残疾人证,社区工作人员看到他行动不便 ,便告知只需本人到医院做一个伤残认定,其他事情均可全程代办。

        今年3月中旬,华峰社区党支部书记 、居委会主任唐曙光把代办好的残疾人证,以及2600元临时救助款一并送到颜昌前家,他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后来更是逢人便夸:“现在社区服务没的说,真的很用心、很贴心!”

        “居民办事越来越方便 ,还要多亏网格服务的保障措施到位。”唐曙光表示,以前社区没权限办事,没干部办事,没场所办事,想为群众办好事情顾虑重重:办吧,不具备条件;不办吧 ,群众不满意。

        如何消除基层治理“后顾之忧” ,推动基层干部在“办”与“不办”中做出正确选择?

        鹤城区通过理顺体制机制 、培育人才队伍、夯实阵地堡垒、强化经费投入,做实保障支撑,回答好这个“两难选择”。

        一方面,强化改革支撑,按照“放得下、接得住”原则 ,制定向街道社区简政放权目录清单,向街道社区下放46项行政审批权和公共服务事项 ,并将70多项高频事项列入社区办事大厅终端机或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打通服务市民“最后一公里” 。

        同时 ,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部门对街道直接考核、对社区工作“一票否决”等“三个事项”,赋予街道党工委对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等“五项权力”,以及社区对辖区单位的统筹协调权和绩效考核建议权等“两项权力”,推动街道社区减负赋权增效 ,有效激发社区党组织内在活力。

        通过简政放权、减负赋能 ,进一步明确了街道社区职责任务,将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抓治理抓服务上来 ,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群众的获得感也更强了。

        (二)

        “下放这么多办事权限 ,还得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社区工作队伍来源单一 、结构不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能提升。

        另一方面,强化基层队伍支撑,鹤城区建立“7 2 N”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 ,即每个社区配7名事业编制人员 、2名临聘人员、N名网格员 ,切实保障社区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性。

        同时 ,出台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实施细则 ,实行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管理,综合考虑社区常住人口数量、辖区面积等,确定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编制数,并通过公开招聘、机关下派和退转军人安置等方式,不断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近年来,通过“三类人员”比选和到事业单位任职等方式,选拔6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捅破了社区干部升迁无望“天花板”。

        该区还制定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岗位等级工资的实施办法,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等级序列,社区正职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7级至9级的标准核定工资 。去年,对符合晋升条件的53名社区正职实行七级至九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工资,社区正职平均月工资提高约400元。对全区402名社区工作者按照正职、副职、工作人员三个等次1:0.7:0.5的比例发放200元岗位等级补贴。

        “党委、政府对社区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我们感受最真  、体会最深 。”城中街道太平桥社区干部张彩霞通过工资等级序列调整核定为8级,收入增加了598元一月,相当于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待遇好了 ,我们工作更有奔头 、更有甜头、更有干头了 !”张彩霞满脸幸福地说。

        (三)

        有权限办事 ,还要有阵地办事。2019年底,红星街道清水湾社区从仅有80多平米的集体办公室,搬进了600平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居民议事有了场所,开展活动有了阵地,社区文化文艺活动每天热闹非凡 。

        为强化阵地支撑,2017年以来,鹤城区筹措资金8100多万元 ,其中市财政给予3000万元支持,分两年拨付 ,通过采取自身改扩建、后盾单位扶建、辖区单位共驻共建 、政府筹建、开发商无偿提供等方式 ,新建或改扩建社区党组织服务活动场地54处。去年底 ,全区65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面积已全部达到600㎡以上 。同时 ,制定社区阵地建设规范化手册,对社区阵地进行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乱挂牌、功能室设置不规范 、衙门化、脏乱差等问题,极大方便了党员、群众办事生活。

        (四)

        区委、区政府还逐年提高社区运转经费 ,树立重视基层 、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鲜明导向,为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强力支撑。

        2020年,城区每个社区运转经费提高到37万元(不含工资),社区惠民项目资金平均每个社区提高到20万元以上 ;每年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为社区全额拨款人员解决工资和“五险一金”,按照每个社区2万元的标准核拨网格员专项经费;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加强智慧党务政务和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阵地配套设施和软件开发建设;每年给辖区每个两新党组织核拨工作经费3000至5000元 ,给两新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每月发放工作津贴300元。

        今年初,该区还为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新闻工作者、乡镇(街道)干部 、农村(社区)干部 、志愿者等1723人,发放慰问金74万余元。

        各类经费的支撑 ,有效地保证了社区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基层组织不仅有人办事,而且还有钱办事、有条件办事 。城中街道芷江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周建蓉说:“区委、区政府从政治前途上、经济待遇上越来越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我们干工作越干越有味道,越干越有劲火 。”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