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党建引领构建“四个体系”山东消防队伍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消防党建引领推动队伍发展)

        人民网-山东频道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鲜明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下如何加强党建工作,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工作升级提档,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始终突出党建引领 ,在党建工作上出实招 、抓落实、求实效,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党建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将通过介绍其关于队伍建设的一些工作举措和成效,以期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一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 ,集结在新的队旗下,组建成新的国家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针对改革转制提出的新要求,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始终坚持政治建队 、从优待队 、从严治队 、素质强队 ,构建起思想教育、表彰奖励 、典型培树 、优待保障四个体系,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新征程上取得了开门红,实现了新突破,书写了新荣光 。

        强化政治引领 筑牢忠诚本色

        2019年 ,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紧盯改革转隶期间大事多、要事多 、难事多的实际 ,强化政治引领 ,解难事、攻难关 、破难题,确保改制转隶期间思想不乱、作风不散、斗志不减、工作不断,筑牢忠诚本色。

        “英姿飒爽的护旗手士气高昂、精神抖擞 ,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升旗台,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那一刻 ,旗手右臂猛地将国旗抛向空中……”这是在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机关举行的一次升旗仪式。转隶以来,山东消防始终坚持正面引导 、实字为要,建立每周列队点名、体能训练和每月升旗讲评等长效机制,以最优举措凝聚思想共识,增强队伍使命感、责任感 、荣誉感。

        狠抓党建领航 。始终高举旗帜 、听党指挥,坚持以党建带队建,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制定出台从严抓“关键少数”、常态开展蹲班助勤等文件 ,严格落实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 ,党委领率作用不断增强  ;大力推进示范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引领全体指战员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 、自觉投身改革。

        强化教育铸魂。坚持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扎实推进“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学训词、铸忠诚、创新业 、立新功”等专题教育,举办“消防大讲堂”、理论读书班,组织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见学等20余项教育活动。

        实施文化育人  。加强职业文化建设,着力从强化文化氛围熏陶 、挖掘队伍精神内涵、打造职业文化精品上下功夫,举行授旗授衔和换装仪式 ,邀请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开展新闻媒体“山东消防行”活动,举办“向人民报告—总书记授旗训词一周年”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绽放火焰蓝 、迈向新征程”文艺精品创建评比 、“你好 ,火焰蓝”主题摄影大赛形象宣传等活动,组织创作《消防救援战歌》《烈火芳华》等消防文艺精品 ,激发队伍荣誉感、使命感。

        构建全面激励体系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山东消防根据新体制新情况 ,从思想教育、表彰奖励、典型培树、优待保障四个方面下功夫、使长劲,队伍担当尽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得到明显增强 ,广大指战员的改革信心越来越强、主旋律越来越响 、正能量越来越足,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聚力奋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构建思想教育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为核心价值理念铸魂育人 ,以培育消防职业精神为核心,建立理论学习、仪式激励、参观见学 、文化熏陶四位一体的思想教育体系 ,建立每月“齐鲁消防大讲堂”授课、每年专题政治轮训等学习制度和入队入党宣誓、授旗授衔、立功受奖、每月升旗等仪式制度,引导广大指战员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思想境界 ,增强队伍履职尽责的使命感。

        构建职业荣誉体系。在用好队伍内部表彰奖励手段的同时 ,将消防救援队伍纳入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的表彰奖励体系,推动总队获评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和2019年度省直机关绩效考核优秀等次,5名指战员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记功奖励 ,受奖比例、层次为省直机关和各市党政系统最高。同时,建立送奖到家 、送奖到岗长效机制 ,大张旗鼓开展“立功喜报送家门”活动,总队党委委员和各级主官带队为立功指战员上门送奖720余次 ,面对面向功臣及其家人发放奖章、证书、喜报和奖金,增强指战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尊崇感 。

        构建典型培树体系。以比付出 、比位次、比口碑、比荣誉 、比进步、做实“两个稳定”的“五比一做实”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坚持巩固老典型与推树新典型相结合、培树身边榜样和重大典型相结合,常态化抓好“身边榜样·前行力量”典型品牌培树 ,在日常生活、岗位练兵、重大任务中挖掘培树220余名指战员作为身边榜样 。同时 ,将获评“身边榜样”作为表彰奖励的前置条件,连续两年从“身边榜样”中评选表彰“十大齐鲁消防模范集体”和“十大齐鲁消防建功标兵”,营造了向典型看齐、向模范学习的浓厚氛围。

        构建职业保障体系。推动出台《关于建立全省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机制的意见》,建立职业荣誉、子女教育、家属随调随迁、住房、看病就医 、社会优待 、干部培养交流等7项保障机制 ,增强了队伍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每年制定为基层办实事计划,出台保障指战员休假权益意见 ,建立重大任务轮值轮休工作机制,每年组织1000余名指战员及其家属进行疗养 ;建立家属探营 、子女托管、节日开展亲情活动等长效机制,及时了解 、解决家属实际困难,充分赢得了家属对消防救援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

        永葆初心担使命 转型升级谱新篇

        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新征程中,山东消防通过政治建队、从优待队、从严治队、素质强队 ,牢记初心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不断砥砺前行,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展现了新风貌新形象。

        班子队伍全面加强。通过开展新时代“四有”消防指战员培育活动,班子队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严两准”的建设标准抓班子、带队伍 、强管理,队伍改革转型、换羽新生 ;先行探索新体制下正规化建设标准体系,队伍始终保持了令行禁止 、集中统一的严明作风;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生活上关心 ,指战员干事创业的士气斗志更加高昂 ,2019年总队政治部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 ,全省消防救援队伍23个基层党组织 、490余名个人受到上级表彰,泰山消防中队获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群体 ,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一中队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火焰蓝”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实战本领更加过硬。通过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联合清华大学举办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先后举办支队长、政治委员、参谋长业务能力比武竞赛,总队勇夺部局夏训考核第1名 、全国首届“火焰蓝”比武竞赛第4名的优异成绩。在各类灾害事故中,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忠诚守护平安 ,彰显为民价值,全年共接处警5.79万起,出动指战员68.7万人次 ,抢救被困人员9425人,出色完成海军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消防安保和抗击台风“利奇马”等重大任务,以实际行动扛起了综合救援新职责,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火灾形势高度稳定。创新建立“风险提醒 、事故约谈”、消防信用“红黑名单”、党政领导干部消防安全培训、“一呼百应”以及多部门联勤联防联治等长效机制,“智慧消防”建设 、老旧社区应急救援站建设持续推进 ,“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等12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 ,全年共检查单位33.8万家,整改火灾隐患65.7万处,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89处 。另外,通过组织开展第二届山东省119消防奖评选,举办山东省“技能兴鲁”消防行业技能竞赛 ,构建了公共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鲁中 、鲁东 、鲁南三大区域灭火与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强力推进,森林火灾、危化品事故灾害 、自然灾害、海洋灾害 、矿山和地质灾害五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布点建设;省 、市 、县3级执勤力量布防体系建设统筹推进,高标准建成地震 、水域 、山岳、搜救犬4支国家级救援队;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加快组建,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逐渐建立,山东总队在布防结构重组、力量体系重建、制度机制重塑等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基础建设提档增速。在高精尖消防装备配备加强、区域灭火与应急救援中心装备、消防信息化建设上得到省政府资金支持;2019年全省地方经费预算同比增长40%;年内全省新开工建设消防站78个 ,省政府批准的85家化工园区特勤消防站已建成35家,建成投入使用消防站总量达到464个。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詹寿旺政委、琼色局长批示肯定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党建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指出“山东总队领导班子奋发进取向上、敢于担当作为 ,为新队伍创新发展贡献了‘山东经验’。”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肖枭政委表示:“总队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 、更加扎实的作风,尽心尽力 、砥砺奋进,不断开创全省消防救援事业新局面,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做出新的贡献 。” (杨明)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