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晋中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贯通三晋腹地 ,打造中部枢纽。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晋中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资源禀赋,抢抓机遇 、踔厉奋发,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步履铿锵 。随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朝着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迈进的晋中,势必要有高水平的基层治理与之相匹配。

        党的十八大以来 ,晋中市以省委“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为契机,全力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围绕队伍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等靶向发力,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大提升、基层面貌实现大改观,以基层治理能力这“一力”保障,为实施“1221”战略举措夯基筑台。

        建强队伍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眼下 ,正值农业生产关键时节。走进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彩椒高标准种植大棚,一株株彩椒苗整齐排列 ,长势喜人 ,个头硕大的彩椒挂满枝头。

        近年来,在村党委书记刘文杰的带领下,下洲村盘活资源,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乡村旅游、特色林果、设施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村民持续增收,村容村貌越变越美,千年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此前,下洲村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其中的变化就缘于村 “两委”换届换出的新气象 。

        抓好基层治理,夯实干部队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 、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首要任务,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重点建强“五支队伍”,让基层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穿针引线人”。

        选优配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在乡镇党政正职的选配上,注重能够直接带领推进乡村振兴、处理农村复杂问题、对农民群众充满感情、带头实干、敢抓敢管的干部 。在乡镇领导班子的配备上 ,注意选拔熟悉乡土民情、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乡镇”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切实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目前 ,我市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持续优化,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提高 、人岗相适匹配,乡镇功能整体增强 。

        科学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各乡镇(街道)统一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推动重心下移 、力量下沉,实现基层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化解。

        持续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领飞的“头雁”、带队的“头羊”,必须选优配强 。我市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 ,巩固深化村“两委”换届成果 ,进一步加大优秀年轻农村干部占比 ,并优先从本村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中选任村党组织书记,让更多农村“能人”涌现出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稳步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 、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力度 ,并组织动员党员冲在一线,当好“前哨”“探头”,带领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带头发展产业,夯实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

        有了“金刚钻” ,才能揽好“瓷器活”。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我市精准开展了针对性强的各类主题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不同行业 、不同群体干部特点和需求,以乡村振兴 、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疫情防控和党建工作等为重点,实施入职培训 、专题调训、定期轮训等 ,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努力让基层党员干部成为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行家里手。

        制度创新 增强基层治理新动能

        抓好基层治理 ,健全机制是根本 。我市认真做好现有制度的全面梳理和废改立,大力实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领导包联制度 、督导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务实管用的制度,并将各项具体任务归类整合 ,实行清单化管理 、项目化攻坚 ,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总抓手、路线图 、任务书,用制度为基层治理保驾护航 。

        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围绕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 ,充分总结运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经验 ,针对防范应对自然灾害 、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私挖滥采、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等风险隐患,建立县乡村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做到问题隐患早预防 、早发现 、早报告、早处理。

        建立乡村治理领导包联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包联乡镇 ,延伸包联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社会治理重点村等;乡镇干部包联村,延伸包联网格 ,切实防范化解乡村治理各类矛盾风险 。

        完善乡村治理监督举报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农村“三资”管理 、安全生产 、风险隐患排查、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加大组织监督力度,村级要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乡镇纪委要通过定期检查、突击抽查、举报核查等方式 ,加大组织监督力度和频次,县级党委一届任期内要对所辖村党组织至少巡察1次,市委巡察机构要适时对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重点村开展提级巡察。同时,强化群众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 、“曝光台” 。

        构建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 。抓好先进评比 ,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 、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清单化管理和项目化攻坚 ,是我市推进基层治理的亮点。我市共编制完成了9个清单,包括乡镇职责清单、任务清单 ,村级职责清单、任务清单 ,乡镇干部岗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村干部岗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以及村干部履职负面清单 ,以定单明责,构建了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基层管理体制。我市树立项目化思维、强化项目化管理,围绕长期困扰基层的、事关全局的17项重难点任务,立项建库 ,由各县(区 、市)领办,实施项目化管理,规范项目设计、强化过程管控、成果及时共享 。目前,寿阳县村党组织书记“季评年考” 、灵石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平遥“1+N”行政执法、祁县业务服务“双考评” 、榆次区“9×3”工作矩阵 、太谷区“三个结合”提升干部能力、介休市“一人一码”公开亮相 、榆社县“三重保障”放权赋能 、左权县龙头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和顺县“1+3+1”模式 、昔阳县“四联共治”等一批项目已形成成果,实现一个项目破解一类难题、带动一块工作。

        党建引领 展现基层治理新面貌

        “李大爷 ,您该做核酸检测了,明天上午9点我带医务人员上门,另外 ,您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列个单子发我微信  ,我一便带过去……”

        作为介休市东南街道迎翠街社区的网格员蔺凤艳 ,对她负责的网格内74户居民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有老人需要照顾、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都在她的台账里 。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介休市构建“1230工作机制”实施“全科网格”管理。重新优化网格划分,形成覆盖更广、更细的网格单元 ;构建多元化群众诉求受理机制 ,创新“六步闭环”办结机制,让服务民生更加精准,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如今,全科网格治理正在全市逐步形成。按照“便于参加活动 、便于发挥作用 、便于服务群众”的原则,我市优化网格设置,健全组织体系,配强网格队伍,明确党组织负责人为网格长 ,从村(社区)“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普通党员等人员中选聘网格员,网格全部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党员全部编入网格党组织 。建立巡查走访制度、为民代办服务机制、定期例会制度、问题解决闭环管理机制 ,着力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发挥小网格的大作用。

        身处基层的乡镇,如何打破条块关系 、隶属关系等制约,有效调动各部门单位力量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我市积极开展乡镇机构改革,推动乡镇赋权扩能  ,实施“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基层 ,实现权力优化、条块联动的责任链条和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灵石县就以破解“一看三管”难题为乡镇综合执法赋能 ,在全省打造了样板。过去 ,县级执法部门虽能对违法事实进行处置、形成震慑,但在事前干预方面,很难同乡镇干部一样熟人熟地、及时介入,容易形成“视野盲区”。为此,灵石县组建由乡镇长任队长的综合行政执法队 ,统一管理市场监管、国土 、林业、环保、公安 、交通运输等站所人员,组成综合行政执法队 ,变过去“多龙管水”为现在“一龙治水” ,打破了原先政出多门、内容交叉、职责不清的执法尴尬。同时 ,进一步拓展“看”的视野 ,建立“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到”工作机制 ,为 192 个行政村配备297 名网格员、1775 名村级社会化管理人员,基本实现违法行为“尽在眼底” ,及时处置 ,群众反响较好。

        “以前党员除了选举就是开会 、交党费,感觉和普通群众没两样。现在实行党员积分管理 ,才觉得自己像个党员了。”提起积分管理工作 ,介休市张兰镇的党员们啧啧称赞 。

        党员积分管理是激活党支部作为“神经末梢”作用的有力举措,我市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促使党员肩上有责 、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 。介休市巧用“考晒奖”,推动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落地落细。他们将党员划分为创先争优、联系服务 、关怀帮扶3种类型,采取分类量化“考”,按照日常行为积分、年度评议积分 、突出事迹加分3种形式获取积分。并将积分一码集成“晒” ,以“二维码”形式公示,目前92%的党员已纳入管理。实施红色基金“奖”,对优秀党员给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 ,目前已累计使用45万元,奖励834人次,“回炉再训”党员17名,3名党员予以除名。

        介休市义棠镇组织委员张卫萍表示,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对党员来说是亮明身份。现在全镇的支部党建有了很多新变化,党员积极参加村级公益建设、公益劳动 、志愿服务和理论学习等活动 ,在工作中挣积分、看积分、争积分,树立了党组织的正面形象 ,集聚了正能量 。

        乡村振兴 ,主战场在农村 ,难点焦点也在农村 。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的强弱 ,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凝聚力、服务力。

        然而长时间以来 ,农村集体土地 、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一直存在。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正是破解这一矛盾的“良药”。

        我市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基础上 ,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 、资金 、合同债务等管理使用情况再清底,债务纠纷再化解 ,新增费用再收缴 ,制订形成《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实施方案》,编印“清化收”工作手册,截至目前,累计清理合同5.5万份 、化解债务2.62亿元 、收回资金金额1.69亿元。

        在扎实推进“清化收”工作的同时 ,我市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 。制定印发了《晋中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举措》和《晋中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引导各乡镇农村建立产业导入机制,因地制宜,用活用好组织领办型、省校合作型 、农旅融合型、规模经营型、特有产业型、利益联结型等模式,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路径;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各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 ;同时 ,进一步细化金融支持、税收优惠 、土地供给保障等政策,健全人才引育机制,规范考核激励机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底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91136.58万元 ,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

        基层稳、天下安 。一条条扎实的举措,一项项可喜的成绩,让群众收获着来自基层社会治理的幸福感、安全感。党建引领筑梦新时代,晋中将以更有力的工作 ,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为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晋中日报记者 白昌华)

        [编辑 :晋中频道编辑]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